半月谈精粹 | 保罗·杰博多:TikTok一代——城市传播与意大利TikTok用户的态度和行为

发布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4-01-12浏览次数:10

-沙龙简讯-

2023127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切问近思半月谈”学术沙龙暨“世界与中国·全球讲堂”第十六期围绕“社交媒介与城市传播”的主题,举办了第二场讲座。保罗·杰博多教授(Prof. Paolo Gerbaudo)以“TikTok一代:城市传播与意大利TikTok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为题进行了讲座,讲座由中心研究员李梦颖博士主持。

杰博多教授系伦敦国王学院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现为马德里康普顿斯(
Complutense)大学社会学与政治科学学院教授。此次报告内容,为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作为学术合作方,支持杰博多教授申报的欧盟个人科研最高奖项——“玛丽居里学者”项目“抖音海外版和Z世代:在中意两国的线上参与和身份认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为沙龙现场,杰博多教授演讲中

Paolo教授首先从社交媒体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不同世代之间的过渡谈起,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对青年文化的影响。以FacebookTwitter、微博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社交媒体平台,仍然以文字内容为基础组织元素,文字创作是串联起平台中多媒体内容的核心,人们通过发帖或评论的方式参与互动。相较而言,随着以抖音/TikTok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短视频成为主要表达形式,带来与第一代社交媒体截然不同的互动体验。社交媒体在技术与内容层面的变化也伴随着从千禧一代到Z世代的代际过渡。代际过渡是个复杂过程,不同世代的群体接触到不同的媒介技术,也带来不同的文化经验。比如千禧一代作为第一代社交媒体的主角,基本参与了社交媒体之前的世界;而作为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往往被视为面临高度焦虑和畏惧不确定性、寻求合作与真实性的一代。


图为李梦颖博士正在主持沙龙


由此,Paolo教授发起一项名为“TKTKGEN”的研究项目,聚焦抖音/TikTok平台上的青年用户群体,探索抖音这类新兴视频分享平台如何引领新的参与和归属感实践,重新定义青年体验(youth experience)及其带来的重要社会影响。据初步研究推测,年轻人转向TikTok平台反映了其对第一社交媒体平台的怀疑,呈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更快乐、更乐观的精神。进而思考,TikTok平台上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以什么方式呈现?这给年轻的TikTok用户与非用户带来哪些不同的认知态度?又如何反映了代际之间价值观的转变?Paolo教授以青年与代际社会学、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新媒体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1835岁意大利受访者进行大规模调查与访谈、TikTok平台的数据分析,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的探究。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是锻造新身份、新潮流和新亚文化的场域,有着相似兴趣的用户在此相遇,如从电子游戏到音乐、电影、编程等。
TikTok平台上也存在大量因相似文化经验而聚集的兴趣簇群,比如模仿舞蹈动作、美食爱好等等,每个簇群都有不同的特征、审美与价值观,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共性来选择加入不同的TikTok部落,成为自我身份确认的一部分。年轻的TikTokers转向“亚文化”来定义他们的线上和线下角色,意味着其积极寻求在线身份认同,并与他们的真实自我保持一致。社交媒体作为“社区创造”的角色非常重要,当然随着平台的变化,关于数字社会是个人主义的还是公共的,也存在很多争论。如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等社会学家谈到网络化的个人主义(networked individualism),其他人则提到了马费索利(Maffessoli)关于部落回归(return of tribes)和个人主义终结的观点。这与城市传播密切相关,因为TikTok上的这些部落许多是城市部落或城市亚文化。

由此思考,
TikTok是一个由个人主义、新部落还是仅仅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空间?这些社区成员的身份认同如何确认?是否存在许多重叠流动的社区,又或是更加部落化和封闭的状态?这些社区在准入方面是更包容还是排他,门槛是低还是高?以及如何理解TikTok平台上主导的城市传播形式?


 图为沙龙现场正在聆听讲座的观众
随后Paolo教授向大家展示了“TKTKGEN”研究项目的调查发现。通过对926名意大利青年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其中一半是TikTok用户,一半是非用户),发现:TikTok用户往往比非用户更乐观、更积极;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略高于非用户;他们更集中在城市地区;他们对未来更有信心。意大利青年群体与TikTok的连接正向影响其社会资本和信任。用户对TikTok平台上的在线社区或亚文化部落存在认同感,同时也存在非常个性化的体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主义与共同体并非二元冲突,而是可以共存的。此外,娱乐导向的TikTok使用常受到社会网络倦怠的驱动。TikTok上的视频往往以连续的序列呈现,大部分用户更喜欢观看这些视频流而不是自己发布内容,利于其在一整天工作后放松身心,沉浸式参与其中。

Paolo
教授也谈到,
TikTok用户的平台参与也影响着城市和城市空间的呈现方式。许多TikTok视频中,城市空间占据了突出位置,尤其是在舞蹈及类似表演的视频里,以城市为背景编排的舞蹈大量出现,比如在小广场、交通枢纽、商业区等不起眼的空间,城市充当着恒定的背景。Paolo教授以三位在TikTok平台拥有众多粉丝的意大利网络红人的作品为例,来说明这些用户以不同风格的内容来导航和叙述着这座城市。

最后,
Paolo教授总结,通过对在意大利的TKTKGEN调查项目进行分析,我们讨论了年轻一代TikTok用户的态度及行为,并考察城市如何作为不同表演的背景与不同TikTok部落文化的主题,试图弄清楚这两个层面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TikTok平台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探索一些正在出现的新身份、价值观和归属形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