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城市”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8)召开

发布者:廖鹏然发布时间:2019-12-14浏览次数:11



11月30日上午,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沟通城市:数字技术与多元文化”——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8)开幕式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思源报告厅举行。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连续12年举办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力图通过这一高水准、前沿性的学术会议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本次论坛以新媒体变革为时代背景,聚焦中国城市发展现实,展开对数字技术与多元文化的学术探索,实践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转型与创新。论坛共计收到来自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并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形成12个分论坛具体议题,供与会学者展开交流探讨。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教授对本次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顾东辉教授表示,论坛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状况,为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传播形态和城市文化日渐复杂多样,因此,本次论坛聚焦“沟通城市”这一核心命题,是对时代议题的积极回应;围绕“数字技术与多元文化”,本次论坛的会议论文研究角度新颖丰富,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顾东辉教授认为,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引领下,本次论坛定能够“共享智慧,启发思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教授就新技术变革下如何推进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进行展望。米博华教授认为: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研究要站位更高,将研究立足点置于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中考察;要拓展视野,加强与不同国家语境、不同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互动;要勇于追求,主动参与到全球范围内新闻传播学的走向与标准的引导中;要精准科学,以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果助力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此,本次论坛的与会学者要担当起共同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的精神引导新闻传播学不断向前推进。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阐述了本次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的主题立意。黄旦教授援引艾略特的诗歌《岩石》:“我们在生存中失去的生活在哪里?我们在知识中失去的智慧在哪里?我们在信息中失去的知识在哪里?”在数字时代,“生活、智慧、知识,面临一番全新的创造,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探讨数字技术与多元文化,不是为了探讨文化的多元如何需要数字技术的沟通,而是思考当前的数字技术对多元文化创造的可能性。中心希望通过本次论坛集中各方力量,共同针对根据中国城市的经验现实进行学术交流,探索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发展道路,以学术气象的变化推动城市发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