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道说”译从|本雅明论媒介
新书简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雅明便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被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所熟知。本书明确将本雅明思想中的第五重维度命名为媒介研究,这并不意味着新的研究与传统研究完全隔离甚至将其全盘颠覆。这一维度尤其有利于我们理解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成员之间的距离。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纳粹视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病灶并加以分析的同时,本雅明却更关注纳粹传播自身学说的方式。
本书作者康在鎬教授也不是初来乍到的闯入者,本书的讨论建立在他对之前研究的熟稔之上。根据研究兴趣重新整理本雅明略显杂糅的作品,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本雅明的理论而非其人生。在这方面,本书作者的目的极其明确,他非但没有按创作顺序逐一论述,反而将本雅明早期和晚期有关语言的类似讨论放置在一起,并几乎割舍了《论亲合力》和《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两部作品。熟悉本雅明生平的读者也许知道,本雅明在此期间有一个未遂的学术之梦,而这两部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离当时的德国学界最近、离当今社会最远的。尽管这两部作品目前又成为德国文学路径下本雅明研究的热点,但这些内容大都不在本书的辐射范围之内。
城市和现代媒介的诞生是同步的,因为人的集合就意味着信息的交换。在本雅明研究巴黎的《拱廊街计划》中,本雅明逐一分析了现代城市兴起中伴随的媒介现象及其进一步导致的人在感官上的演化。公共空间被具体落实在了19世纪后半叶之后人的生存空间之中,而不仅仅是以伦理或理性为规范的击剑场。现代不仅是某种时间感,而且也意味着认识论上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和区别都产生了剧烈的变化。置身于现代大都市中,现实和虚幻也有了各自新的定义。
作为一位曾留学剑桥且长期在海外任教的韩国人,作者清晰且结构分明的英文写作反而是一大优势,便于我们将本雅明的洞见提炼出来。随着与国外学界交往的日益深入,即使在研究一些以晦涩艰深而闻名的作者时,读者也会逐渐习惯这种清晰而浅白的论述方式。当然,只要不在过于虚浮的概念中空转,论点的精确性或价值始终值得商榷。很多人也许尚不熟悉这样一个并不忧郁婉转的本雅明,不过即使在蒸馏掉他的传奇或不幸之后,本雅明依旧能以理论自身的意义触及现代人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