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同文 | “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发布者:廖鹏然发布时间:2018-12-31浏览次数:12

许同文 | “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许同文的《“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一文摘要。文章发表于《新闻记者》2018年第6期。










学术信息速递 | 城市传播

本期,我们推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许同文的《“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一文摘要。该文探究了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及融合过程中城市空间的生产。位置媒体作为一种具身的空间生产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感知铭刻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空间”。同时,位置媒体作为空间的一种“流动力”,使城市“混合空间”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流动空间”。 

位置媒体是具有位置感知功能的媒体,其主要通过GPS定位设备感知用户的物理位置,据此提供此地及周边环境的相关信息,也被称作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位置媒体对于人们创造及维持社交关系、传播信息、形塑地方具有重要意义。位置媒体的可供性激发、创造了新的社会实践。“无定位,不场景”,位置媒体可以说是一种“新生的革命性的场景软件应用程序”。对于位置媒体来说,“移动设备所在的地方使我们成其所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始了一场“空间转向”。在传播学领域这种表现的代表是“传播地理学”。在传播地理学看来,传播是空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什么样的传播就会有什么样的空间生产。进而,遵循“媒介即讯息”的逻辑,我们可以认为不同媒介有不同的空间生产能力。从空间与媒介融合的角度来看,在传播地理学的视野中,媒介的因素始终是与空间相关联的,不同的媒介(即不同的传播和中介化过程)与空间相融合的表现,以及这种融合所对应的空间生产也是不相同的。媒介与空间融合的重要体现便是媒介在空间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到位置媒体与空间的融合中,我们认为这种融合过程中的空间生产是一种新式的具身生产,其生产结果是一种新型的“混合空间”。
混合空间是一种以流动技术为支撑的流动空间。作为一种新的感知铭刻形式和空间的具身生产形式,位置媒体与空间的融合所产生的“混合空间”,促进了城市空间中的流动性。位置媒体是当下社会流动技术的代表,其与城市空间融合,使城市空间成为一种新型的流动空间。这种新型的流动空间是上述混合空间的重要体现,也是“混合”的结果之一。作为一种流动技术,位置媒体是城市空间的一种“流动力(motility)”。“流动力”是指社会行动者所拥有的决定和控制自身和他人流动性的一种资本和能力。位置媒体作为都市流动空间的一种流动力,有助于人、信息、物品在空间中的流动。这具体表现在:位置媒体增加了流动空间的“可读性”,从而使都市“陌生”空间“熟悉化”;移动路线的“灵活校准”,从而改变人们在流动空间中的流动计划;社会交往的丰富性,从而使人的流动更加多元化。位置媒体的这三重“流动力”,共同成为普适计算时代城市流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介融合应该从单一的媒介组织和产业的融合,走向多元的融合。媒介技术与空间的融合,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观察媒介融合的视野。从媒介与空间融合的视角来看,“数字技术在将我们从空间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成为空间生产的一个重要方方式”。数字技术与空间的融合所生成的“地理媒介”具有重要意义。其“构成了公共空间生产的新环境,影响我们‘城市权力’的占有与实施,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影响我们日常经验中远与近,出席与缺席的关系”。在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中,位置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决定了信息的内容。作为一种新感知铭刻的技术形式,位置媒体带来的空间具身生产的经验,生成了一种新的混合空间。这种混合空间中网络与物理位置的特殊关系,增强了城市空间的流动性。从中国经验来看,都市人群的移动性问题、商业模式再造问题、熟人或陌生人间的社交问题、个体的自我量化问题都和位置媒体与空间的融合有巨大的关联度。位置媒体的个案对于我们理解媒介技术与空间的融合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需要加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获取丰富的经验材料的支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许同文,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本组文章发表于《新闻记者》2018年第6期。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个人转载不在版权限制之内)。如公开出版机构需转载使用,请联系刊发杂志及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引用格式] 许同文. (2018). “位置即讯息”:位置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新闻记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