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 人工智能与城市文明——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研讨会(2025)

发布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0

当前,城市已成为人类文明主要的枢纽和场域。传播是维系现代城市运转的关键基石,沟通是城市的基本素质、市民生活的基本品质,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随着智能技术越发嵌入人类社会,城市中的公共治理、文化实践与日常生活正在加速转变。数据、信息、商品和服务在城市之间的流动越发频繁、剧烈,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城市群的景观和美学跨越了传统的文化边界。此外,市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聊天机器人、定位算法或公共场所的大规模人工智能驱动设备/装置的中介,促发了城市“公共化”的全新条件。对于市民个体来说,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交换规则和平台化公共服务共同塑造了城市居民的福祉。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城市治理、共同体建构等城市文明的基础性要素。对于上述的种种议题,城市人工智能系统的可沟通性和包容性是引领城市文明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关键要素。智慧城市的可沟通性,已成为许多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议题。 

基于此,由“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组织发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IP Shanghai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共享平台与解放日报·上观智库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与城市文明——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研讨会(2025)”将于20251027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以“可沟通性”为关键概念,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文明转型。

本次会议以亚太城市的智能化转型为切入点,邀请了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Scott McQuire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校长资深教授Audrey Yue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副校长、城市社会空间信息研究中心主任Yong-Chan Kim教授,浙江大学张子柯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副主任潘霁教授、李红涛教授,李梦颖青年副研究员等海内外城市传播研究学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智库总监尤莼洁也作为业界代表出席。与会专家将与中心学术团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传播结构转型与城市文明重塑。

本次研讨会是“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Asia-Pacific Communicative Cities Research Network)”最新一次的学术活动。“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是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韩国延世大学城市社会空间信息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跨区域、多学科的城市研究共同体。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推动“城市传播”研究范式的建立,形成了从理论建构到国际合作的系统格局。中心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发展理念,将本土经验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探索如何通过城市研究范式转型,推动中国自主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本推送为此次会议的相关信息与具体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