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起划时代的媒介创新
这是一部电子传播媒介的诞生史
这是一段基于档案且足够有说服力的事实,而非神话
丛书主编:黄旦
作者:理查德 · R. 约翰
译者:金庚星、孙藜、张田、陈鑫盛
ISBN:978-7-5657-3021-4
电报和电话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报建立了新的共时性传统,电话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言谈与物理临近之间的必然联系。然而,二者最初建立时都并非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服务。电话最初只是为专属用户设计的一种特殊服务。1840年,几乎没人能预测到将来某一天全体人民都能通过电线交流。直到1900年左右,它才被重新构型为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服务,但这一服务也还仅限于本地呼叫。电话真正变成大众服务已是二战后了。电报在最初设计时,只为贸易商人、立法者和记者这些特定客户提供专门服务,直到1910年,占主导地位的电报网络提供商才重新配置这一通信媒介以面向大众市场。
老式电报机
电子通信网络的大众化等同于面向全民的大众服务,这在历史上尚属首例。这个电子通信网络,就像一个由一系列电话运营公司把这个国家最大的几个城市,以及成千上万个乡镇和大片农村腹地连接起来构成的群岛。
版画《美国的进步》。图中女神手握两个进步的象征物:一本教科书和一根电报线
在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间,西联电报公司和贝尔系统成为电报和电话的主要供应商。两者经营的网络不仅是技术和经济的产物,也是独特的政治经济的产物。西联电报公司出现在一个反垄断的政治经济中,它颂扬平等权利并抵制特权。贝尔系统在进步的政治经济中蓬勃发展,它理想化了公共事业并谴责不必要的浪费。
西联电报公司和贝尔系统
本书描述了第一批电子通信网络是如何诞生的,揭开电报和电话诞生时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的神秘面纱。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电信发展史,那就大错特错了。从“网络国家”这一词组便可看出电信的发展演变过程离不开政府机构和公民理想的影响,电子通信由只为少数人服务变成面向全体人民的大众服务并非技术和经济使然,而是政治和文化的产物。作者将电信的历史置于更广泛的政治、商业和话语背景中,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经济在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实施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的写作建立在关于书中主要角色的书面记录上,包括期刊、报纸、杂志、小册子、请愿书、政府出版物、个人信件以及联邦、州和市级政府机构的记录,还包括西联电报公司、芝加哥电话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商业档案。
丛书主编
黄旦
黄旦,博士,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中外新闻传播思想、中国媒介史、媒介理论。
主要译者
金庚星,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讲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电信技术在现代中国的兴起、变迁及经济社会结果。
孙藜,博士,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近来致力于近代中国城市媒介史研究。著有《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等。
传播与中国译丛:媒介与历史系列
“传播与中国译丛——媒介与历史系列”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合作的一套前沿学术丛书,它所收纳的书目不再以是否研究通常所认为的媒介——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之类为唯一标准,而是着重于是否体现出“媒介”的角度或者思维,能够以某种“恰当的方式”揭示出“媒介的威力”,打开媒介与历史研究的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