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ICA(国际传播学会)会前会——“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 City Networks(智能传播与城市网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中心学术团队成员孙玮教授、陆晔教授、潘霁教授、李红涛教授、周海晏副教授与李梦颖青年副研究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教授、张子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Audrey Yue教授、Jun Yu助理教授,墨尔本大学Scott McQuire教授,韩国延世大学Kim Yong-Chan教授以及伦敦政经学院Myria Georgiou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最新的学术成果。本次ICA会前会,也是去年十月在上海成立的“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举办的最新一次学术活动。
图为各位参会嘉宾合照
会议伊始,Audrey Yue教授、黄旦教授与孙玮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图为Audrey Yue教授致辞
Audrey Yue教授感谢了从世界各地各位远道而来的学者,去年十月,在上海成立的“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致力于对亚太地区独特城市经验进行挖掘阐释,从而提高亚太地区数字城市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作为联盟的新一次学术活动,本次会议以“智能传播与城市网络”为主题切中当下要害,亚洲是世界上大多数超级城市的所在地,在城市的数字化进程中拥有独特的视角和田野,本次会议的讨论致力于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包容与坚韧。最后要感谢为本次会议的筹划的开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老师同学,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
图为孙玮教授致辞
孙玮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本次会议承接了去年十月在上海举办的“数字生活与城市形象——上海论坛2023高端圆桌”会议。作为“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的首次活动,去年十月举办的上海论坛2023高端圆桌取得的效果与影响都远超预期,会议引发了学术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反馈。在人工智能时代,传播沟通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希望能在本次会议的讨论中,再度聚合联盟所提出的“数字沟通力”“可沟通城市”“数字福祉”等概念。在AI高速发展的当下,希望以亚太地区的宝贵经验,发掘、提炼城市研究的新范式,回应AI时代传播学科的变化,以及和沟通、数字技术有关的一系列公共议题,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实现学术目标。
图为黄旦教授致辞
黄旦教授表示,城市,尤其是数字城市的发展,是当前全球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中国,从政府到学界都把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作为焦点,并努力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工作。我们的研究立足于亚太的城市经验,希望通过对城市的研究,来推动理论上、范式上的创新。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经典理论并不是在数字背景下出现的,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机械复制时代的产物,与当下数字化所带来的变化是有差距的。如何反思并改造这些理论,对我们的联盟和会议来讲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目前,复旦和浙大正积极推动媒介学的研究方向,希望亚太联盟能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共同体,从城市研究的基础出发,在新的数字技术的背景下,以媒介视角创造全新的理论和思路。
此后,在潘霁教授的主持下,Scott McQuire教授、黄旦教授、孙玮教授与Jun Yu助理教授以“人工智能与城市”为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图为“人工智能与城市”圆桌讨论
Scott McQuire教授谈到,从历史上来看,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并不需要强加于它的智能技术,相反,今天的人工智能需要“被城市化”。对于人工智能在城市中的运用而言,当下的思维太过狭窄。智能技术与城市,不是简单地将人工智能模型加入到城市生活中,而是涉及到新的技术形式如何与既有的城市形式互相适应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并非是虚拟的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的,其发展依赖实体的基础设施,以及数据、算力和能源供应等要素。城市人工智能(Urban AI)的发展不应该是商业公司单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而开发的产品,而是必须关切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等等涉及到城市根本存续的基本问题上,AI与城市能否相互适应的过程是发展有价值的城市人工智能的关键。
黄旦教授的发言以《制造表演:数字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为题。他认为,当下数字时代的自我呈现不同于戈夫曼笔下有着固定脚本,基于彼此相同社会信念的互动。数字时代的交往以技术信念为遵照,所形成的是没有结构的网络关系,是“缺乏关系的关系”。个体通过点赞、送花、自拍等行为彰显自己的个性,将自己转变为数字秀场的行吟诗人。数字时代的表演是没有终点的过程,为了再生产关系而不断进行,这样的交往没有分析性,也不追求内省,个体通过暴露自己的生活,在无间断的沟通和关系中维持自我的认同。数字城市的沟通是以相互吸引为关系,而不是以相互理解为基础,其中的个人不再是观察者,而是日常生活的编程者。不同的沟通样式会导致不同城市样貌的形成,在数字时代,可沟通城市和数字沟通力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未来要继续探讨。
孙玮教授的发言主题为《离散式聚合:智能时代的城市形象——全球化上海的历史与经验》。任何一项技术都不仅仅是物质的过程,更是社会、文化、政治的过程,数字媒介打破了大众媒介对于上海城市形象中心化的建构,移动智能时代分布式趋向中心的网络化传播,使得上海城市形象的“异质拼贴”性更加突出,个体用智能技术生产的,用作个体交互的,碎片化的、即兴的、偶然的片段,展示出上海不同的城市面向,“卢湾区”“巨富长”等社区小尺度的文化认同繁盛,以方言、饮食、空间、文学为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崛起,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城市“小叙事”兴盛等全新现象在数字时代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上海。离散式聚合,成为智能时代上海城市形象的典型特色。
Jun Yu副教授提到,我们应当反思对于当下城市中人工智能的理解方式。在讨论智能技术时,社会所抱持的态度常常是非常技术中心主义的,以一种风险管理的态度去看待人工智能在城市中的应用和存在。技术在社会运作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其技术原理的再现,同时也是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技术的革新会创造出全新的社会关系,技术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状况等强烈相关。人类不仅通过AI进行交流,同时也在不断与AI交流,这些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会成为AI进一步增强自己能力的养料。智能技术超越了一般的技术,作为一种部分自动的交流系统,其本身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交流的行动者之一。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在当下反思人与媒介的关系,以在研究中更好地解释智能媒介所带来的新现象。
此后,会议依次举行了“数字融合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实践(Impact of Digital Integration on Urban Spaces and Practices)”“重构城市动态(Reorganising Urban Dynamics)”“数字城市中的叙事与再现(Narratives and Representations in Digital City)”“数字城市景观中的创新与生活 (Innovation and Living in Digital Urban Landscape)”四个分论坛。
在“数字融合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与实践(Impact of Digital Integration on Urban Spaces and Practices)”分论坛上,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程陶然、张祁锴、康正煜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助理Soh Kai Xin与博士后研究员Hety Wong分别从数字铁路系统、虚拟货币文化、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媒介实践、手机使用与城市福祉关系以及智能技术与流行歌曲文化等角度对智能技术在城市中创造的新现象进行了分析。
在“重构城市动态(Reorganising Urban Dynamics)”分论坛中,潘霁教授讨论了数字媒介如何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混合空间,从而重新形塑了城市中的社会框架;张子柯教授则以复杂性科学出发,阐述了大数据等数字传播形态对于量化研究模型的挑战以及如何在智能时代发展全新的量化社会网络研究方法;Kim Yong-Chan教授则从传播基础设施理论出发,探讨了数字技术发展如何改变了当下城市中社区内“熟悉的陌生人(familiar stranger)”之间的关系。
在“数字城市中的叙事与再现(Narratives and Representations in Digital City)”分论坛中,李红涛教授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从电影式再现到短视频策展,不同的媒介技术如何形塑了城市的不同集体记忆;陆晔教授则通过案例分析了“多元宇宙”化的数字叙事如何创造出对于当下事件的时空堆叠;周海晏副教授分析了数字城市中的随境游戏如何融合了城市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创造出全新的技术文化。
在“数字城市景观中的创新与生活 (Innovation and Living in Digital Urban Landscape)”分论坛中,李梦颖青年副研究员从行政治理的角度讨论了大数据对于当代城市中公共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影响;Scott McQuire教授则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计算(computing)在城市中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人工智能城市主义(AI Urbanism)对当下和未来的影响;Myria Georgiou教授则反思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何重新定义了城市中诸如自由、多元与可持续性等人文价值观念。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应邀访问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交流
在会议前一天,6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与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学术团队一同应邀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并与Audrey Yue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进行了交流。双方就当前合作推进的“数字城市沟通力”全球调研进行了交流,并探讨了下一步的研究合作计划。
图为中心与Audrey Yue教授学术团队正在讨论合作规划
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与Audrey Yue教授分别介绍了双方目前在数字城市领域的研究进展,此后中心主任孙玮教授与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分别发言,就如何以“数字城市”为中心,进一步在教学、科研、组织等方面加深合作进行探讨。与会三方一致同意,尽快推进达成三校之间的战略合作框架。
图为中心学术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