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赴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4-12-19浏览次数:10

图为双方学术团队在乌得勒支大学合影留念

2024626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应邀访问了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并与乌得勒支大学“包容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全球城市数智化发展的新背景下,开展城市传播、数据化城市、城市界面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合作,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经验和议题,回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挑战。双方就研究合作框架搭建、出版物与工作坊筹划、人员互访等方面进行交流。乌得勒支大学创立于1636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多次被U.S. News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为荷兰第一。在202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乌得勒支大学位列世界第44位。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媒介与文化研究系“包容性人工智能文化”教授Payal AroraMichiel de Lange助理教授、Yichen Rao助理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中心副主任潘霁教授、李红涛教授,中心研究员陆晔教授、周海晏副教授、李梦颖青年副研究员,以及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等参与了交流活动。



为潘霁教授正在介绍中心“数字城市”研究现状
6
26日中午,中心学术团队应邀前往荷兰乌得勒支,并在乌得勒支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系与Payal Arora教授带领的“包容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进行了会谈。潘霁教授代表中心,介绍了中心在数字城市传播、可沟通城市、数字城市沟通力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此后,潘霁教授介绍了中心的国际学术交流发展现状,在“城市传播”这一主题下,中心积极搭建国际学术共同体,与来自北美、欧洲与亚太的学术伙伴陆续启动了“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港口城市与传播’学术工作坊”“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等国际学术对话平台。在智能化转型的当下,中心将继续在城市传播这一主题下,以媒介学的视野将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数据化等问题纳入未来研究中,期待双方能在这一共同主题之下开展对话与合作。

图为Payal Arora教授介绍“包容性人工智能研究”现状
此后,
Arora教授、de Lange助理教授和Rao助理教授分别介绍了乌得勒支大学“包容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在城市数据研究、城市界面分析、数字时代公共生活以及数字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Arora教授提到,数字化与城市化正在席卷全球,当前的英文学术界主要关注西方数字城市发展,忽视了这一议题中“全球南方”的经验特殊性。“包容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希望在亚太寻找学术同道、开展田野研究,并在未来与全球各地的数字化城市经验的比较性研究中,进行对话和理论创新。

图为双方会谈现场

会谈结束后,Payal Arora教授带中心团队参观了乌得勒支大学校园的图书馆与礼堂,并在乌得勒支大学教师俱乐部就双方未来合作主题和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对于共同创新数字媒介理论、增强业界与学界合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就学术成果合作出版与组织工作坊等事项设定了时间轴与工作计划。